close

這一切,應該從上了勞動力發展學院的-安可職涯創新設計課程,開始說起吧。
因緣際會之下,接觸到了中正大學的魏教授惠娟的課程,這真是驚為天人阿,所以我決定要來多參與一點學院相關的課程與講座,事實上我目前參與的講座,我都覺得內容十分優質,這也是讓我覺得我應該要排除萬難多參與這些課程與講座。

『友善職場系列』講座,是心理師-胡醫師展誥的系列講座,目前我上了兩堂課,『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以及『情緒管理』,而我在上完第一堂課後,我就廣邀我身旁有需要?的朋友來參與講座,並且也興高采烈的跟家人分享在課堂上所看到的。

我個人認為胡醫師的講座很優質,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追蹤一下胡醫師的粉專『遇見嘿狗狗』,從粉專名稱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因為我聽過講堂,身為貓派的我根本不會想要去追蹤的粉專,縱使我家有過養狗的紀錄,但我對狗狗的喜愛程度在我錯失了一隻很親人的狗狗之後就再也提高不起來了。

好,話題拉回來,我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胡醫師,我個人很喜歡胡醫師在講台上說話的方式,溫和、誠懇而且內斂,這並非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如果站上講台沒有自信,我相信也不會有那麼多單位邀請胡醫師前來辦講座。胡醫師在課堂中有簡略的把自己生活作為範例的分享給在場的學員們,而非全然用個案們的情境作為分享,這樣無疑是拉近了講師與台下聽眾的關係,並且在開場時,會先確認在場學員們的學習動機,以多數比例原則來調整當日課程內容是要講述理論還是從案例中學習方法。在課堂中有幾個小小需要跟在場學員們的互動,增加課程的活躍性之外,也透過現場經歷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與分享。最重要的大概就是,胡醫師看來只是普通的講課,卻非常仔細地留意著在場每位學員的舉動。

我上了兩堂胡醫師的課程,雖然距離課後也一個月了,但我今天就先簡單地分享一下在『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中,胡醫師提及了幾個我覺得很重要的點:

1. 對方在述說自己的故事時,不要拍手
我對這點的印象特別深刻,主要是來自課堂最後,胡醫師請在場學員透過食物來去回憶過往人生中的一個片段,並把它寫成故事,我剛好抽到了一碗麵-擔仔麵,我沒吃過,本來想舉手問胡醫師該怎麼辦,然而聽到了其他同學的提問後,我就決定把這碗擔仔麵改成很相近的食物-陽春麵。我簡單的寫了一篇故事,並有幸獲得上台分享的機會。
當我在台上要講述故事時,胡醫師就說了:當對方跟你訴說一件事時,如果你拍手了,會給對方一種不尊重的感覺之外,對方也很容易從當下的情緒抽離,並且你也不是認真聽對方說話的感覺,而是一種局外人看戲的心態。

正因為我有幸站上講台分享故事,更能體會胡醫師所說的。

事實上,在胡醫師說完之後,我分享了故事,台下仍有幾位學員給予掌聲,老實說,我一開始不覺得怎麼樣,但隨著胡醫師透過我的故事作為範例的提出幾個可以給同學們作為溝通技巧地分享後,我開始覺得,情緒上有些受影響了,而最後,在胡醫師解說完後,身為說故事的當事者,要準備下台的時候,就剩一位同學給予掌聲,我有點訝異,主要是對於這位同學好像沒把胡醫師剛說的話聽進去,另外就是覺得:這很有她的風格,縱使我對於她的認識只有這堂課剛好鄰座而已。
我很感謝這位同學,她讓我確切的感受到胡醫師所說的,那種不受尊重的感覺以及自己像是被展示的生物種,但我並未對此感到太多不愉快,能有機會體會到也是一種不錯的經歷。

2. 溝通的藝術:聽+說
我上了幾堂溝通的課程,主軸其實不外乎就是『傾聽』與『說話』,但我也必須要說,這兩點理當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卻比甚麼都難。

我先來談談『傾聽』這件事情:我在傾聽這條路上沒有說做得很好,但外顯上來看應該也要有個七、八十分,然而對內-也就是最親近?的家人,我的傾聽就會等比例的瞬降到甚至是負數。這麼說確實有些誇張,然而我想,在面對某些特定狀態之下,面對家人基本是沒有傾聽可言。請容我開個地圖砲,我相信這是多數人的一個通病,在面對親近的人時,某些狀況下是沒有耐心的,至少我會這樣想:都這麼親近了,你應該要能體會、諒解我。但是很可悲的,每個人都這樣想的時候,就沒有所謂的互相體諒這件事情,而在傾聽上也就很容易變成:是你要來傾聽我說話,而不是我要去體諒你說了那些話。
以這為大前提而不自覺的狀態之下,我還真說不出來這樣的溝通到底傾聽了甚麼東西。理當會有所誤會存在,接著、摩擦就出現了,然後開始陷入一個奇怪的迴圈裡,思考著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為什麼做了傾聽卻還是有那麼多問題存在?

其次是說話,要如何撇開情緒來說話也是個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發生摩擦、爭執後的情緒,非常地不穩定,也很激烈,這時候說出來的氣話總是最直接,也是最傷人的,而且很難聽。要如何控制這因為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嘴巴,以及受了刺激還能冷靜思考的大腦,還真不是上了幾堂課就有辦法做到的。我也老實承認,我做不到。
當然、這也是我目前在溝通上遇到最大的問題,當我與人起爭執時,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讓自己冷靜,即便如此,我還是無法有效控制自己因為刺激而強烈動搖的情緒讓嘴巴說出些不會太難聽的話語。恩,我目前完全做不到。然而這卻是造成溝通橫溝越來越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說出口的話就跟覆水一樣難以收回,即便對方說沒關係,但嘴巴說沒關係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有關係的,只是選擇不說破。
我的心胸也沒有那麼寬闊,肚子也撐不了一艘船,我想我的肚量,應該使比小雞再來的大一丁點。

然而、每個講師對於此議題的解釋與方向指點還是有所不同的,即便議題主軸說的都是一個樣,但我還是覺得受益良多,只是我暫時還無法有效運用在我的生活之中。

3. 傾聽的三層次;
在提到這個議題的時候,我有點無法理解,傾聽的層次?那是甚麼毛?
好,我們來看一下傾聽的層次,有分低傾聽、中傾聽跟高傾聽,我知道這樣寫出來有點廢話的概念,當下聽課的時候也覺得有點屁,但這是需要解釋的:

低傾聽→聽見聲音:選擇性忽略聽見的言語內容。
我個人認為這也可以說是選擇性失聰或是選擇性重聽;當我面對不想回應的話題時,我就會選擇性地忽略我聽到了甚麼,是讓人不舒服沒錯,偶爾說我沒聽清楚或是我沒聽見好像是個大眾化可以接受的爛藉口。

中傾聽→聽進內容。
這裡提到的聽進內容是指表象意涵,而去忽略的對方認真想表達的。
舉個簡單的小例子:今天是A子的生日,當A子問X君今天是甚麼日子的時候,X君如實回答:11月11日,日本的Pocky節,我有買Pocky,一起來玩Pocky遊戲吧!
雖然X君的回答沒錯,但這不是A子想聽的答案,所以A子就生氣地給了X君的肚子一拳,然後哭著跑走,留下因為疼痛而抱著肚子彎下腰的X君。
對,X君就是只聽進文字,卻沒有察覺到A子真正想問的是甚麼,這就是只聽進內容,然而大多數的人,包含我自己有時候會明知故意的針對文字做回應,而不針對涵義回應,這樣說來我也挺白目的。

高傾聽→聽懂訊息。
這個層次確實頗高的,最難的也就在於人類是屬於猜測性的動物,總不把事情講得太明白,留下一些空間讓人猜測,以剛剛A子跟X君的例子來說,當A子問X君今天是甚麼日子的時候,X君如果說:11月11日,當然是寶貝你的生日啊!
A子這下肯定會開心的不得了。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有沒有辦法覺察到對方現在需要的回應是哪個,除了練習之外就是需要對人類保持高度好奇,但我必須老實承認,我對人類真的沒有太大的興趣,就只是身旁幾個人類就能讓我覺得精神萎靡,有夠疲勞也有夠憤怒的。這樣又回歸到第二點提到的,即使我腦子天線突然有接通,聽懂了訊息,但我卻還是故我的依照當下的狀況來做回應,

這樣說來我或許需要先改掉我這種白目的性格也不一定。
然而我對於這堂課有一個點印象很深刻,就是當我上台分享故事的時候,胡醫師以我作為範例的向同學們提出建言時,胡醫師提到的;這個人是個很順從的孩子,她會是個好員工,面對老闆交辦的事情,即使她有疑問,也會努力地想辦法做好。
我個人很訝異,也是這點讓我體認到胡醫師對人類的觀察是頗為細緻的,這句話的震撼直到現在都還停留在我的心中。
這一點讓我認識到了一個我不曾注意過自己的那一面,我不得不說,我對自己的認識認真太少,又或者該說,我忽略的我自己太久,以至於我已經鈍化到我不懂我自己長甚麼樣子:我確實如同胡醫師說的那樣,是個好員工,就算再無理也會努力去完成那些交辦給我的事情,但我沒想過我的性格原來叫做『順從』,這也許可以解釋我的忍耐度為什麼有一點點高,為什麼我有疑問又不提出來的性格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maさん 的頭像
    Kumaさん

    KUMA's Tea time

    Kumaさ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